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主流。被贴上个性标签的90后在求职路上以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有了不同于70后、80后的就业观。他们开始求稳、重地域性,开阔的视野让他们试图用理性来实现自我价值。
记者采访90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现,与70后、80后敢于为理想暂时忍受困难,远离家乡拼搏不同,求稳、重地域是如今90后大学生求职一个最大的特点。
小王是浙江财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,她告诉记者,全班30个人,几乎全部回老家工作。“大城市生活成本高,好工作难找。回家的话毕竟家里有基础,生活成本降下来不说,还能托关系找个国企或事业单位等比较稳定的工作。”小王说,这是大家回家就业最主要的原因。
这种求稳心态还体现在,公务员、国企、事业单位等备受推崇,毕业生出现盲目跟风,一线企业、小企业不受“待见”出现“人才荒”。近两年,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大学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比例从2010年的23%减至2012年的13%,今年估计仅有约10%。
有专家认为,90后自我的独立并不代表生活的独立,他们对家庭比较依赖,对未来的掌控力和自信心不足,不愿意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职业的变化,追求稳定。加之,他们中很多是独生子女,要承担更大的家庭责任,因此,求职时更愿考虑父母的意见。
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孙冬梅告诉记者,中小企业非常渴望人才,但现在的90后大学生更关注的是企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,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,如果公司所在地不在大城市或是离家近的地方,他们扭头就走。
选择一个企业,地域性、企业文化、晋升机会、是否与兴趣爱好相符、薪资是90后大学生考虑因素中最多的几个。相比于薪资,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,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“大企业环境好,培养机制完善,晋升道路比较明晰,就算跳槽也有资本。”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卢江博(化名)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,在拿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录取通知后,他果断地和一家位于浙江临安的化工小企业解约了,还支付了5000元的赔偿金。
较高的创业热情也反映出90后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,东部沿海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更加强烈。小雨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。大三那年,她在淘宝网上开起一家售包的网店。自主设计、适时促销、盘活现有资源让她不到半年时间,月收入近2万元。她打算以此创业,给自己打工。
在浙江、福建、江苏等地,一些在校大学生已经开始创业,他们开淘宝店、工作室,收入不菲。一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淘宝课程,甚至是模拟创业园。不少已就业90后大学生仍有创业的计划。
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,既然90后大学生做到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,社会也应该摒弃讲究关系经营、“拼爹”的不良现象,给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公平、公正的就业环境,这一点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村家庭的90后更为重要。
“但是个人理性的选择不一定会导致社会集体理性。”杨建华认为,由于这些大学生集中扎根于大企业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,一方面导致这些地方人满为患,人才闲置的问题突出;另一方面,去基层和一线企业的人较少,社会脱节的现象严重,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稳定。
“起点在基层和远大的理想并不矛盾。基层和一线企业由于人才缺乏,给个人展示的空间和舞台更大。”一些企业家表示,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,创新能力强,这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。如何让这部分群体与企业融合,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魅力,更需要这些大学生们树立理性的就业观。
服务热线
0763-33918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