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毕业生争相报考环卫工……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多数人“不以为然”的“冷门”工作引起轩然大波。这些典型案例频遭诟病,但同时也给人启示。面对“就业难”这一即将长期存在的形势,对于大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,尤其是“离校未就业”高校毕业生来说,其实应该学会“多条腿走路”。
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,然而,能够以此为行动指南并有所作为的人却屈指可数。
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,应届高校毕业生,尤其是“离校未就业”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应该“重塑”自身的就业观念。如果坚持“非国家公务员不考虑”“非大型国企不去”、“非有编制单位即排除”的观念,那么很有可能失去一些不错的机会。无论是什么样的岗位,想有所作为,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。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很重要,不能随波逐流,多渠道尝试以发现自己有助于成长成才。
目前,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。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、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相互叠加,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。同时,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,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,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。面对这样一种形势,应届高校毕业生,尤其是“离校未就业”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更应该对自己加以清晰的定位,在“稚气未脱”的年龄阶段,可以考虑从易操作、入手快的行业做起,将其当做一种很好的积累和沉淀,以此来丰富和提高自己。
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,尤其是“离校未就业”的应届高校毕业生,应该明晰现行就业体制与就业社会化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,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不能满足市场和劳动者的需要,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,诸如此类情况,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来说,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,因此,不能“人云亦云”随大流,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学会“多条腿走路”,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,努力将自己打造成“十字型”人才,以“多面手”的形象将自己展现出来。
面对相对复杂的就业形势,应届高校毕业生,尤其是“离校未就业”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先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地“定位”;其次,要转变就业观念,去发现和发掘多数人“不以为然”的就业岗位的潜在价值;最后,要培养自身“多条腿走路”的思维习惯和本领本事。
服务热线
0763-3391888